天气预报: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古镇文化
晾鹰台来历与传说
来源:青云店镇网站 日期:2017-06-26

  大兴区青云店镇北野场村北有一座高大的土丘,上面长着一片杨树,这是南苑皇家园林的重要遗迹――晾鹰台。晾鹰台建于元代,为元、明、清三代皇家狩猎的著名场所,约有700年的历史。
  晾鹰台的来历
  古时皇帝打猎有两种方式:一是骑马射箭猎杀鹿、羊、兔等动物;二是在高土台上纵放猛禽海东青捕捉天鹅、大雁。
  据史籍记载,晾鹰台"台高六丈,径十九丈有奇,周径百二十七丈"。在古代帝王纵放"海东青"等鹰隼进行的"飞放"捕猎活动中,猎鹰经过紧张、激烈的搏斗,周身汗下;有时又遭到风雨的侵袭,要让猎鹰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晒干羽毛,得到休息,因此得名晾鹰台。
  晾鹰台在元代称鹰坊、仁虞院,明代也称"按鹰台"。元代、清代皇帝也常在此训练兵马、阅兵,又称"练兵台"。《日下旧闻考》记载:晾鹰台占地约40亩,到乾隆年间台基已变小,高宗皇帝《海子行》诗曰:"迤南有台高丈余","其颠方广不十丈"。
  据1941年1月8日北京《民众报》刊登之《南苑晾鹰台》介绍:"南苑南海子中之大高台……台基广阔,早年尚有汉白玉栏杆,台之正中心亦镶有汉白玉台面,上镌龙纹精细""明永乐年中曾加以修葺,并于台侧建二十四园,遍置花木,为皇帝每年必幸之所。"明代在台北边建有幄殿,清代在台旁建有南红门行宫。今天这些宫殿已无存,只留下庑殿、南宫的村名。
  元时的晾鹰台
  元定北京大都后,元帝常在晾鹰台纵放海东青捕捉天鹅大雁,然后开筵夜饮。明代叶子奇《草本子》记载:元朝饲养猎鹰的"打捕鹰房","岁用肉"即达"三十余万斤"。平均每天用肉千斤左右。由此可见,元代鹰房的规模很大。
  元朝时,盛行一种叫"飞放"的狩猎活动。严冬过后,大地回春,河湖解冻。晾鹰台附近水泊很多,水草丰茂,这里便成为天鹅和大雁栖息的场所。每年这个季节,皇帝都要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到这里捕猎。
  皇帝站在上风处观望,侍从们身穿墨绿色的衣服,携带刺鹅锥、锤等捕鹅工具和鹰食,各相距5至7步,分列在湖泊四周。一发现有天鹅便举旗示意,由骑兵飞马报告皇帝。然后擂鼓将天鹅惊起,侍从们骑马挥动旗帜把天鹅驱赶到皇帝所在位置上空,由皇帝亲自放出海东青追逐。海东青直冲云霄,与天鹅拼力厮杀,擒获天鹅后一同坠地。这时侍从要赶快上前用刺鹅锥刺破鹅脑喂海东青,以示慰劳。
  明时的晾鹰台
  明代《析津志》记载:"天鹅,又名驾鹅,大者三五十斤,小者二十余斤,俗称金冠玉体乾皂靴是也,每岁大兴县管南柳林中飞放之所,彼中县官每岁差役乡民,广于湖中多种茨菰(即慈姑),以诱之来食,其湖面甚宽,所种延蔓,天鹅来千万为群。俟大驾(指帝王)飞放海青鸦鹘,所获甚厚,乃大张筵会以为庆赏,必数宿而返。"
  明代魏之秀《晾鹰台诗》:"晾鹰台回接沤汀,民乐咸歌囿诏灵。七十二桥虹影渡,骑郎争放海东青。
  清时的晾鹰台
  晾鹰台是清代打猎、阅兵、观马的地方。有康熙诗为证:"清晨漫上晾鹰台,八骏齐登万马催。遥望九重云雾里,群臣就景献诗来。"
  清代规定每三年在南苑分别举行一次打猎、阅兵活动,每年五月在晾鹰台举行观马活动。这些活动要举行隆重的仪式,皇帝率亲王、大臣、皇帝子孙、八旗官兵等上万人参加。每次在南苑举行打猎、阅兵时声势浩大,盛况惊人,热闹非凡。康熙、乾隆帝多次在晾鹰台参加打猎、阅兵活动。
  清代御围地有围场、南苑,南苑是清代皇帝的重要打猎之地,大阅围在南苑举行,也称"南海子围",每三年一次,每次又分春秋两期。晾鹰台还是清朝帝王观看虎枪营侍卫殪虎、猎熊的重要场所。
  殪虎,就是由虎枪营兵用一种特制的虎枪猎杀老虎,这是清代一项颇具特色的斗兽活动,其刺激性不亚于古罗马的斗兽场,深受帝王喜爱,殪虎之典大部分是在春季举行。
  近代,在晾鹰台还发生过村民抗击侵略者的战斗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,在南苑大肆掠夺烧杀,侵略军两次在南宫杀死老百姓30多人,放火烧毁南宫宫殿和100多间民房。侵略者的行径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。南宫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场所,南宫一带许多村民参加了义和团,抗击侵略者。8月的一天,义和团几千人聚集在晾鹰台,截击侵略军,在村东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,杀死侵略军100多人。
  民间还流传着晾鹰台献宝的传说:农民办红白喜事,缺少锅碗盆勺、桌椅板凳时,只要在晾鹰台前烧香磕头,就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,用完再如数归还,十分灵验。后来有的人有私心,借后秘起一部分,据为己有,自此,这个办法也就不灵了。
  世事沧桑,昔日晾鹰台盛况已成历史。清末后,农民在晾鹰台上耕耘刨种,雨水冲刷,致使其土台向外延,高度降低。现在台高10米,周长500米,占地40余亩。新中国成立后在台上栽种了几千株杨树,现已成林,同时晾鹰台古迹受到保护,于1985年列为大兴区重点文物保护单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  晾鹰台上的杨树林)
  现在去那里, 在不起眼的水泥碑晾鹰台西边,还有立有一碑:国防工程。估计是解放后的"深挖洞,广积粮"时期或文革时期修的。从土台的北边有一不起眼的凹下去的小坑:其实是个很隐秘小入口,你从外面看怎么都感觉不到那是个洞口。进去后七拐八拐,全是地下通道,仅容一人通过。这时节进去,就像走进了溶洞冷气搜搜,阴湿冰凉,有水珠滴答。往里走,盘绕大约几里地,像迷宫,据说得用绳子系在入口,最后要顺绳方能出来。里面还有房间,可能是储物备用的。
  如今当地人早已不习惯叫它晾鹰台,而都习惯叫它"地道"了。
  而现在的晾鹰台上,大片小叶杨树郁郁葱葱。夏时,西边庄稼地满碧绿目林清水秀,蝉鸣此起彼伏;秋时,四野金黄,果香四溢,落叶翩翩,耳闻林涛涌啸,仿佛还可以听见当年虎枪营兵的呐喊声。


 


相关附件:
相关新闻:
· 青云仙船(2014-09-16)
· 青云掠影--西大寺 (2017-06-24)
· 青云魅影--谷堂祠(2014-09-16)
· 小毛驴与神秘的金碾子(2017-06-22)
无标题文档
bt365手机客户端人民政府
电话:80281498 80281615 邮编:102605
青云店镇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
京ICP备15023992号 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2495 政府网站标识码:1101150056